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一、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
为了强化处理效果和减轻后续单元的处理效果,设置生化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厌氧、水解酸化、和预曝气都经常用作预处理工艺
应用于污水的生化预处理可供选择工艺的较多,各种工艺技术均有其特有的优缺点。厌氧工艺由于其运行费用低廉的优越性,是好氧的前处理预处理工艺。厌氧处理工艺主要有第二、三代厌氧反应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以UASB为代表,在各地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不少的问题,迫使人们在其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开发,这样就相继开发出了各型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实际应用表明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基本解决UASB反应器应用中出现的相应问题,也提高了处理效率,其代表的厌氧反应器包括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式水解酸化污泥床(HUSB)等。
本次生化预处理采用十分成熟的HUSB水解酸化工艺,即***式水解酸化污泥床,是区别于传统水解酸化工艺的一种工艺单元,其基本特点是常温反应、对**物和悬浮物去除**。HUSB反应器是新一代的水解反应器。污水经过HUSB反应器后,在该反应器中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利用水解酸化菌群的作用,迅速降解污水中**物,形成以水解产酸菌为主的***式污泥床,把大分子难降解或存在抑制作用的**物分解成生化性高的小分子**物、二氧化碳和水,除去部分**污染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单元的浓度负荷。
由于该类型污水的悬浮物比较低,设备中,只采用 “水解酸化水解酸化水解酸化”的预处理工艺。
二、太阳能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过程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由旋流沉砂池、折板絮凝池、上向流斜板沉淀池、贮砂池及贮泥池构成。所述旋流沉砂池位于设备中间,两侧依次由内向外对称布置折板絮凝池、上向流斜板沉淀池;旋流沉砂池底部从上到下依次布置贮砂池、贮泥池。
污水通过进水渠道接入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过出水渠道与两侧的折板絮凝池*部连通,所述折板絮凝池底部出水孔分别连通各自一侧的上向流两段折流斜板沉淀池底部,所述上向流斜板沉淀池上部接出水管。
其中,旋流沉砂池上部大于下部,上部为沉砂分选区,下部为贮砂区,底部即接有排砂管,上设排砂阀;由无极变速电机、传动轴及叶轮组成的搅拌器通过旋流沉砂池*部的工作桥安装,叶轮伸进沉砂分选区内。进水渠道沿切线方向接沉砂区,污水由流入口沿切线方向流入沉砂区,利用无极变速电机带动传动轴和斜坡式叶片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池壁,进入砂斗,**物则被留在污水中。调整转速,可达到较佳沉砂效果。采用重力管排砂,将砂排至贮砂池,贮砂池的砂可定期排放。
折板絮凝池是利用在池中加设折板以达到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折板絮凝池是由池体、折板、排泥管组成。折板采用相对折板布置方式,其采用至少两组折板,沿池体深度方向布置,并相互对称。
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底部设置排泥管,重力排泥至贮泥池,贮泥池可以定期排泥。
上向斜板沉淀池由池体、斜板区、配水区、清水区、出水堰、出水管、泥斗、排泥管等组成。流入的污水向上依次经过配水区、斜板区、清水区、出水堰。斜板区的斜板是每片斜板均在一端弯折形成两段,两段夹角为120°,其中主板段与水平面呈60°夹角布置,弯折段与水平面呈90°夹角,在斜板总斜长不变条件下,调整斜板的主板段为传统斜板斜长的二分之一。所有斜板分为两组,两组斜板的位置相对,且通过弯折段相互交错。该结构中,每段斜板的主板段与水平面夹角均为60°,可以*排泥顺畅;通过交错布置的弯折段,可以使水流通过折向流动,水流前进方向夹角为60°,紊动较小,*排泥连续和稳定。该斜板布置由传统斜板一段直线式改为两段折流式,可减少无效沉淀区50%,显著提升小型沉淀设备有效容积利用率;同时利用斜板浅层沉淀理论,具有沉淀**,沉淀效果好,布置简单方便等优点。